26.4 最佳实践
26.4 最佳实践
上面的例子可能比较复杂,请各位看官耐心看,看完肯定有所收获。我翻遍了所有能找得到的资料(关于这个电梯的例子也是由《Design Pattern for Dummies》这本书激发出来的),基本上没有一本把这个状态模式讲透彻的(当然,还是有几本讲得不错),我不敢说我就讲得透彻,大家都只讲了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过渡。状态间的过渡是固定的,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图26-6所示。
这个状态图是很多书上都有的,状态A只能切换到状态B,状态B再切换到状态C。举例最多的就是TCP监听的例子。TCP有3个状态:等待状态、连接状态、断开状态,然后这3个状态按照顺序循环切换。按照这个状态变更来讲解状态模式,我认为是不太合适的,为什么呢?你在项目中很少看到一个状态只能过渡到另一个状态情形,项目中遇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一个状态可以转换为几种状态,如图26-7所示。
再提一个问题,状态间的自由切换,那会有很多种呀,你要挨个去牢记一遍吗?比如上面那个电梯的例子,我要一个正常的电梯运行逻辑,规则是开门->关门->运行->停止;还要一个紧急状态(如火灾)下的运行逻辑,关门->停止,紧急状态时,电梯当然不能用了;再要一个维修状态下的运行逻辑,这个状态任何情况都可以,开着门电梯运行?可以!门来回开关?可以!永久停止不动?可以!那这怎么实现呢?需要我们把已经有的几种状态按照一定的顺序再重新组装一下,那这个是什么模式?什么模式?大声点!建造者模式!对,建造模式+状态模式会起到非常好的封装作用。
更进一步,应该有部分读者做过工作流开发,如果不是土制框架,那么就应该有个状态机管理(即使是土制框架也应该有),如一个Activity(节点)有初始化状态(Initialized State)、挂起状态(Suspended State)、完成状态(Completed State)等,流程实例也有这么多状态,那这些状态怎么管理呢?通过状态机(State Machine)来管理,那状态机是个什么东西呢?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Context类的升级变态BOSS!